“化学三子C位出道”——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
2019年04月22日 发布人: 化学教研组撰稿人: 重庆八中摄影: 重庆八中

为加强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2019年4月15日我校化学组全体教师在宏帆中学参加初中化学“同课异构——碳和碳的化合物”课堂观摩活动。我校沙坪坝校区、渝北校区的初高中教师受邀参加了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分为青年教师授课、教师代表评课、青年教师成长心得分享和优生培养的经验与反思四部分内容。初三年级青年教师王万领、刘浩,就同一授课内容《碳和碳的化合物》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为参会教师上了两堂精彩的观摩课。王万领老师以鉴别CO和CO2两瓶气体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讨论分析CO和CO2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制法,充分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刘浩老师通过知识归类游戏,引导学生回顾碳单质、CO和CO2的性质,并一步步推导出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搭建知识框架体系。两位老师创设别致的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中向学生展示最新的中考说明,深度挖掘中考说明背后的知识联系;带领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将知识进行有机联系,有利于优生的培养;同时教学手段丰富,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展示探究环节,让学生充分思考、大胆交流,教师及时点评、提炼总结,学生参与度高,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1.png2.png

在评课环节,祝贵平老师充分肯定了王万领老师的课堂设计思路,以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交流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CO和CO2的相关知识点,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并且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随后学生在不同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自主选择制取CO2的方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发展思维能力,体验化学知识的价值;最后从碳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方法拓展到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将规律普遍化,寻找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整堂课不只是表面的活跃,还存在与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碰撞,突出体现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王万领老师的师傅,祝贵平老师也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本课课型特征介于复习课与新授课之间,而作为一堂复习课,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回顾和总结,要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深度发掘知识的生长点;进一步精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设问的水平,减少无意义或质量不高的提问,在课堂快节奏的同时,保持高质量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品质。

黄莉薇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基本功、教学目标、内容、结构和教学手段对刘浩老师的展示课进行了分析。刘浩老师的教态优雅、板书工整、专业术语强,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环环相扣,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不是简单的满堂灌输,完美体现出课堂上的“静”与“闹”。通过两次小游戏,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复习了碳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展示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教育理念。同时,黄莉薇老师也提出了课堂的一些不足,语言稍显生硬,知识点间的过渡可以更加自然;初三复习阶段,应更多地引领学生回归教材,自主发掘教材和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

3.png4.png

随后青年教师王伟通过亲身经历向全体教师讲述了在我校工作八个多月的点点滴滴。年级和备课组的考核压力、学生和家长的升学压力、课堂的教学环节把握不到度、容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学生“欺软怕硬”的风格,这些都让王伟老师感到焦虑。但在化学组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前辈们总会在必要的时候帮着出谋划策,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王伟老师的教学总归渐渐步入正轨,虽然感到压力很大,但也是进步最快的阶段。八个月的时间,有辛酸、有迷茫,不过都挺过来了,并从中找到了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从面临的压力到如何一步步调整、学习,从备教材到备学生的转换,这其中既有化学组前辈的关怀和指导,还有王伟老师肯于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

5.png

何远华老师就《初三化学优生培养策略》向大家分享了“2+4”班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进度、遇到的困难到自身的建议,何远华老师具体向大家展示了中高考的两考合一、初高中内容的衔接、优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和良好化学学习方法的养成。何老师以所带的两个班为例,分析从暑期培训、周末培优到近期复习这段时期所遇到的困难和所思所感,在初高中衔接内容上,从分散系的概念、酸碱氧化物、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到化学计算法,充分体现了一位优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内容的精准把握。

6.png

教研活动的最后,李伟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首先对三位青年教师的表现提出肯定和赞扬,对他们的指导教师祝贵平、何远华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初三化学的总复习正处于元素化合物的关键时期,难度大、内容多、节奏快,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应试能力,这对于每一位初三化学教师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是第一遍走初三的新教师;但是王万领、刘浩两位青年教师所展示出的两种不同风格的复习课,显得非常老练和从容,有广度、有深度,从中考说明出发,以考点为着力点,展示和剖析中考真题,最后将化学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初三年级的特殊性,要求青年教师们必须快速成长,必须马上适应应试的压力,必须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李伟老师也提到,“2+4”教学实验班为我校近年来中考成绩、优生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参与“2+4”教学的教师也承载了超乎寻常的压力,但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大家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7.png

此次教研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也证实了我校化学教研组的团队力量,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 规划职业生涯,启航青春梦想——“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学生生涯教育)大赛”侧记
快 捷 访 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