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辩义、思以知类、练以通达——2019年名师论坛暨精品课语文组活动简报
2019年05月23日 发布人: 教科室撰稿人: 李孟渝摄影: 教科室

2019年5月21日,我校“2018-2019学年(下)学期名师论坛暨精品课展示活动”语文组专场在渝北校区第一阶梯教室开展,我校初高中所有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与策略”,副校长付英、张泽勇莅临现场督导。

7_调整大小.jpg

研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校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泽勇校长以《大道之行也》为文本,完成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课堂伊始,张老师幽默地和学生们沟通,询问他们面对公开课是否紧张,还打趣地说道后面的老师们都想着“把那个上课的收拾一顿”,那么我们要一起努力把这堂课上成一首歌,而不是一场泪。三言两语,沉稳亲切,学生们不时爽朗的笑声激活了课堂。

1_调整大小.jpg

紧接着张老师和学生们交流如何学习文言文,学生趣谈要“往死里背”,张老师由此便说那么我们今天不翻书,也不看注释来学习这一篇《大道之行也》。然后课堂以朗读-辨其声、猜读-识其字、研读-悟其义、诵读-化其气四个环节,层层深入,解读了这一篇古朴、深邃的文言文。张老师坚持将文言的阅读还给文言,朗读一直贯穿着课堂,从单人诵读、全班齐读和无声缄默的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体悟文章,课堂结尾还带领学生一起尝试着背诵整篇文章。过程中遇到文言词汇复杂,难以简单理解时,张老师也不急着给出答案,而是领着学生一起思考,根据上下文意自主推断,并联系词语的现代含义来辅助理解。还创造性地通过书写文言词句的繁体字形讲解字理来帮助孩子更清晰地阅读文言。

课堂结尾张老师请学生们用一个词去概括文本的核心内容,由此展开了对“大同社会”内涵的分析,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整堂课中,张老师并未做过多结论性知识的讲解,而是举重若轻地回应、引导、深化着学生们的思考,最后“核心概念法”、“朗诵法”这两个文言学习的方式就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圆融练达,俨然大家风范。

2_调整大小.jpg

课后初高中的多位老师围绕课堂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高中组汪正才老师由本堂课引申开去提出“初高中文言教学的衔接”的话题与老师们交流,他谈到在张老师这堂课上文言文阅读的意识、能力和方法都不断在渗透,同时甚或激起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热情。

初中组沈莉老师首先表达了作为青年老师对于张老师上课时自信、从容的风范,深感佩服。同时也从初中老师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对于初中学段孩子的知识储备来说,我们仍需考虑到本堂课是否读得太少,或是难句解析不够透彻的问题,最后在方法呈现方面需有相对清晰板书进行总结。闫井顺老师则以“体验”一词展开了他的分享,他提醒老师们不能代替学生去体验,学生只能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感知文本的涵义、作者的思想,由此才能生成方法、培养能力。

3_调整大小.jpg

4_调整大小.jpg

为了进一步探讨文言文教学路径,唐雨老师就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和困惑和在场老师们作了沟通,他首先指出初中三年我们一共45篇文言文,但是却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教学目标;第二文言文学习中我们是将之视为文言文知识还是古典文学作品,存在二律背反的困境;第三是不知如何有效且高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5_调整大小.jpg

针对这一问题高中组的秦九传老师在和大家分析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后给大家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尝试建立教学序列,要逐步帮助学生从牵着走到引着走,最后达到自己走;二是在初中阶段要初略介绍基本语法概念和知识。

最后张泽勇校长对本次研讨进行了总结,他首先指出老师们的交流证明了我们今天的探讨有现实意义。然后复盘了他本次教学设计的思路,他期待这堂课着力提升学生读懂文言文的语言能力、理解传统文化的能力和深度思考文本的能力。并以《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与策略》为主题为在场老师做了一次报告。张校长指出,初中教学应思考文言文教学的本真,用文言文文字的内涵,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学深邃的思想去打动学生,浸润学生,摒弃功利性,摒弃“往死里背”,不要让中考“背锅”。

6_调整大小.jpg

活动结尾初中语文教研组长王亚岚老师指出本次活动老师们提出了很多的思考,大家也有很多的探讨,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下来后老师们要审视自已的课堂,将所得所思进一步深化、落实,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去,期待我们下一次的相遇。

上一篇: 青春之我,砥砺之行——我校渝北校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2018—2019学年度表彰典礼取得圆满成功
快 捷 访 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