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后浪,初露锋芒——化学组青年教师在市级、区级比赛获奖
2020年10月23日 发布人: 化学教研组撰稿人: 黄玮、张旋、刘珂弟、李俊松摄影: 重庆八中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我校化学组接连收到了好消息。在上周结束的“重庆市优质课大赛暨第二届化学故事大赛”上,化学组刘珂弟、张旋两位老师获得了一等奖,李俊松老师获得了二等奖。其中,刘珂弟老师同时获得了故事大赛和教案设计的双料一等奖。在“渝北区2020年高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上,黄玮、张娜两位老师分别获得了高一组和高二组的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比赛的几位老师工作时间最长的刚满三年,最短的才一个月,青年教师能获得如此喜人的成绩离不开化学组内许多前辈教师的倾心相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几位青年教师比赛的风采吧。

微信图片_20201019224140_调整大小.jpg

刘珂弟老师以女神下“钒”为故事背景,通过访谈节目“你的故事我来听”,围绕钒元素的发现、性质、应用,设计了4个连续的故事情节,感受化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体会化学中的至美、至善、至真,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李俊松老师以穿越为主线,跨越古今未来三个时间点,结合生动的表演和课件,用实际应用的典型例子叙述汞元素为人类带来的福祉和祸患,通过对汞是“毒液”还是“良液”的叙述,强调物质的两面性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张旋老师围绕镓元素的发现、性质、应用,设计电视节目《小张说事》,用制作精美的课件和幽默的肢体语言讲述了“乱世‘镓’人”从被发现到被应用的“传奇一生”,强调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让听众感受化学的无穷魅力,感悟化学家的科学奉献精神,体会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微信图片_20201019223144_调整大小.jpg

黄玮老师讲的是《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黄老师先通过一个视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微观的世界,体验微观粒子的“小”;再通过“数大米”的游戏让同学们体会到以 “个”来计量微观粒子的“难”,从而引出了“物质的量”的概念。黄玮老师的这节课从日常生活出发,采用形象的比喻化抽象为具象,成功搭建起了由宏观物质到微观粒子的桥梁。

张娜老师讲的是《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张老师利用手持技术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水的pH值,由pH值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接下来通过学生实验和动画模拟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水的电离”。手持技术的引入不仅使实验数据可视化、方便学生理解,还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上一篇: 沙坪坝校区行政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暨主题党日活动
快 捷 访 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