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链接:https://share.gmw.cn/difang/cq/2021-03/29/content_34724528.htm
光明网截图:
新闻正文:
光明网讯随着5G时代到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学习方式都发生深刻变化,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成就作为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能给年轻学子更多的支持和动能吗?还能让年轻学子迎战未来的智能机器时代吗?在日前开幕的重庆八中第二届国际学习节上,中外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围绕“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与三创教育”主题,共同探讨如何用行动推动“传统教育”向“智能时代教育”的转变。
探寻未来教育的方向
“进入新时代,我们在思考面向未来的教育,也在积极指向未来的教育实践:云课程与自主学习、三创教育与未来发展。学校将通过智慧校园和智慧课程的建设,以新技术带来的对教育变革的巨大潜能为契机,让知识的获得和传授方式在校园发生更深刻的变革,让学习在更广阔的领域发生。” 重庆八中校长周迎春说。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认为,即将迎来的第三次教育大变革,将在大规模教育的同时实现教育的个性化,通过教育方式的变革让个性化的、多样化的、自主性的、有选择的学习能够变成可能。
哈佛大学学习技术讲座教授Christopher Dede博士通过视频表示,终身学习可以不断更新升级人的技能。如果人具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他的工作技能就会提升,工作会变得更有趣,就会去做机器不能做的那部分工作。
康涅迪格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教育创新中心主任Ronald Beghetto博士在线上和大家交流:“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重要的任务就是认识到并且鼓励孩子们的创新,同时提供反馈来帮助他们知道,仅仅是一个新的想法,也是有价值的,这和已学知识相互联系起来,是有益于解决实际问题的。”
“我有记录创意的习惯,可能很多人放弃了他们这种小的创意积累,大家该怎样来坚持下去呢?”八中的一位同学在现场提问,Ronald Beghetto博士建议,这需要每个人都有勇气来支持创意性的表达,支持这个方式和怎么做。尽管我们可能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有限的,但要相信自己是有潜力的,自己的创造力、潜力是不会消失的。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芒教授看来,教育是一个在教学方法库、在教学理论库里是一个加法过程,而不是一个减法过程。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第一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在学校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第二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际教育科学院院士、美国教育科学院院士赵勇认为:“未来教育有几大方向:一是‘无用’变有用。过去认为无用的才能今天是有用的。二是‘利他’就为利己,如果你能够形成自己的能力,你能为别人解决问题,你的价值才会实现。三是‘生活’即教育,传统教育把教育限定在学校、限定在课堂,今后我们是随时随地都应该是学习。”
探索跨学段融合育人体系
“聚焦新时代,今天的教育应该带给孩子什么,才能更好实现立德树人,才能不至于使他们在未来被淘汰?”周迎春认为学校在“融合教育”实践中有了新的探索。
从2008年开始,重庆八中确立了“学段贯通 融合育人”教育理念,开始了中学与大学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构建了启智润心的文化系统、“四高”并进的发展系统、融合育人的课程系统,实现了中学与大学教育在育人机制、课程体系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与有效衔接,打造了基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的中学与大学跨学段融合育人体系,推动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八中以中学教师为主体,协同大学教师并联合教育机构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形成‘三层六元’跨学段融合课程体系。”周迎春说。
在八中由本地教师和国际教师共同授课的三创课堂上,学生置身一个全英文的语言教学环境,可根据自身兴趣组建学习小组,走进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八中英语学习组主任胡波老师告诉记者,在三创课堂上,学生们没有课本,在每个授课单元,老师都会设置不同的主题,比如传统美食、特色建筑等。以特色建筑为例,学生们首先跟随国际教师了解国外的特色建筑,然后自主分组,走出课堂寻找重庆的特色建筑,经过成员的讨论和创意展示,决定小组需要制作的产品形态或形式,最终制作出网页、MV或其他类型的产品,并进行展示和推广。“这种方式让学生们从中去学习创新、创造和创业。” 胡波说,在三创课堂,老师更多地扮演着教学内容组织者、教学流程协调者和学生思维引领者的角色。
“融合教育”的多种可能
当前基础教育仍然偏重“准确答案”式培养,而高等教育强调质疑、创新,两个教育阶段如何有机衔接?如何弥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处的“裂缝”?
重庆八中的“融合教育”在既有人才培养通道之外,开辟一条与其衔接互补的新通道,让师生自主选择,在时间推移中实现人才培养转型,为学生发展提供多层多类的培养路径,让不同天赋、特长、志向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作为“融合教育”的抓手之一,“三创教育”以真实作品为导向、发现问题为开始、跨学科内容为基础、任务型学习为基石。围绕学习要开发的产品所需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从语言、内容、技能的输入型任务到输出型任务,学生全程使用英语,通过语言的逐步积累和层层应用,提高使用英语的自觉和技能。
在本次学习节中,重庆八中“三创教育”展示课也将搬到现场,从“学习的个性化”“产品导向型学习”“全球化课堂”三个方面展示一年多的探索成果。在现场有为减少私家车使用量,解决重庆交通堵塞问题,专门给特殊人士设计的“卡通巴士”;有为解决房车空间问题,将车门改造成餐桌的“DOORABLE”,还有以电影、体育、音乐、重庆景点等为主题,根据顾客个人喜好来定制用餐环境的“个性化餐厅”等产品。这些作品以3D动画模型、纸质实体模型、视频以及文字介绍的方式展示出来。在展示区,同学们自信地用英语介绍自己的产品,从创意来源、目标人群、价值意义、到产品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都了然于心。
三创班学生秦诗韵的妈妈站在一旁,看着孩子大方地为其他学生和家长介绍自己小组的产品,心里很高兴:“孩子的英语能力很明显的提高了,这种学习模式,对于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很有帮助,最重要的是,孩子也更自信了”。
“面向未来,重庆八中将通过‘三创教育’更好实现全球化校园,通过整合国内国外各种资源,提升学生的英语交流水平,提升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认知、理解、沟通和表达能力,形成全球化学习社区,更好地实现跨学段、跨学科和跨文化融合教育体系,实现融合育人。”周迎春说。(记者李宏 通讯员刘蕊)
(以上图片由重庆八中提供)
[责编:董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