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线上教育成为一种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为以研促教,优化线上教学策略,提高线上教育教学实效性,12月6日上午,重庆八中初、高中语文教研组线上联合召开“充分借助技术手段,提高写作指导实效”主题研讨会。本次活动由重庆八中高中语文教研组长秦久传主持,重庆八中副校长张泽勇、渝北校区副校长曾顺勇莅临指导,我校初、高中百余名语文教师以及八中“智慧云校”的老师们踊跃参与。本次研讨活动由线上课堂展示、授课教师说课、专家教师评课、专家教师微讲座四个环节组成。
首先,高中教师薛晓磊、初中教师王荣先后进行线上授课。
薛晓磊老师执教课题为“时事评论写作指导”。薛老师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前,学生在老师的全程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式学习;课中,由各小组代表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掌握时评写作的必备知识,提升写作能力,强化关注社会与生活的意识。
王荣老师执教的课题是“‘舌尖上的生活——向深处漫溯’写作指导”。王老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美食为话题,运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们从多篇范文中探寻各种美食背后的情趣与理趣,将作文立意向更深处漫溯。在亲切的师生对话中逐渐落实教学目标。
授课结束后,两位老师各自分享了该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备课过程、教学设计思路、课前铺垫等。
接下来,重庆八中语文组的秦久传、王刚(小)、阎雪、闫井顺、张小林等5位老师分别对这两节写作指导课进行了点评。
秦久传老师用“真实”“扎实”“厚实”“丰实”来概括薛晓磊老师的课堂,并借用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把一堂好课形象地比喻为一座“冰山”,课堂展示的只是小小的一角,藏在冰山之下的才是教师课外的功夫,是课前一系列的铺垫。虽然许多细节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得更加细腻,但这却是项目式学习一次有效的尝试。对于王荣老师的课堂,秦老师认为,这堂课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美食背后的情味、理趣也被有效挖掘。
王刚(小)老师主张,写作教学要基于学情,落实思维训练。教师的作用是开发学生思维和搭建起写作的支架,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理论,简单地背诵范文。如果教师能恰当开发出必要的写作教学的序列,势必使写作教学更加系统与科学。王老师肯定了薛老师项目式学习的扎实与落实,同时也提出了诚恳的建议,希望薛老师在课堂上把学生由不完善走向完善的过程呈现得更加细致,让方法更具操作性,课堂更具生成性。
阎雪老师肯定了初、高中联合备课的价值。她认为,王荣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能够抓住学生的“痛点”“难点”,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师生互动及时;薛老师的课堂基于学情,具有问题意识和钻研精神。
闫井顺老师则从思维、技术、亮点、困惑等多个维度作出了点评。两位老师的课堂体现了技术多元、学段差异,最后收到了实效。闫老师站在八中育人目标的角度,对因材施教提出了自己的期许。立足于学情,八中学生具有较高的基础水平,教学就应该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取法其上”,才能“得乎其中”。
张小林老师肯定了薛老师在课前所做的详尽扎实且有序列性的工作,她认为这堂课亮点十足,是一场思维成果展示与网络技术完美结合的一堂课。学生用共享屏幕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是线下教学无法实现的。张老师认为,王荣老师的选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层层剖析,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和碰撞,打开了思维的大门。
评课结束后,秦久传老师带来了“‘三有’语文课堂”主题微讲座。秦老师认为,好的语文课堂应该做到“有味”“有效”“有魂”。教师选择情趣、意趣、理趣兼备的教学内容,并在课中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幽默等途径酝酿语文味。课堂又要做到有生成,可考察,才能让学生有获得感,从而化被动为主动,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此外,教师要能击穿本质,直抵人心,揭示情绪的真相、世界的本质、人生的真相,才能真正做到“有魂”。秦老师强调,教师要教的是“智慧”,而非“聪明”,没有教育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紧接着,秦老师就“技术能为语文课赋怎样的能”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从多个角度对比了线上、线下教育的区别,在区别中找到了“化危为机”的方向和可能。
最后,张泽勇校长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总评,并分享了自己对写作教学的思考。首先,他肯定了薛老师的扎实、深邃和坦诚,以及对项目式学习的尝试,但同时也希望过程能够更加饱满,多一些师生碰撞或生生碰撞,将学生的思维转变可视化。其次,他肯定了王荣老师“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在“读”上做得很充分,但也希望在“写”上做得更扎实。紧接着,张校长就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写作教学如何教”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写作教学的实践性更强,要让学生在写中生成能力。讲固然很重要,但归根结底作文不是讲会的,而是写会的。张校长笑谈到“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模仿范文是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而老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范本的开发,对学生的困惑进行精要点拨,最后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次活动为初、高中老师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初、高中老师关于不同学段教学特点及关联性的理解,引发了所有人关于“充分借助技术手段,提高写作指导实效”的深入思考,较好地达到了以研促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