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单元”,守常须应变——重庆八中举行2022—2023学年度(下)“名师论坛暨精品课展示”研讨活动(语文学科专场)
2023年06月1日 发布人: 语文教研组撰稿人: 赵青摄影: 现教中心

5月16日上午,重庆八中2022—2023学年度(下)“名师论坛暨精品课展示”活动(语文学科专场)在渝北校区一阶举行。本次活动,各校区初、高中语文老师们齐聚一堂,以“双新”背景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这个话题为契机,深入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常”与“变”,本次活动由高中语文教研组长秦久传老师主持,重庆八中党委书记卿知人老师、重庆八中副校长张泽勇老师出席活动现场指导,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王刚(小)老师作课堂展示和主题讲座。

活动现场

王刚老师聚焦人文主题,以杜甫诗歌中“去国怀乡”的情怀为抓手,以“1+X”的群文阅读为载体,精心设计并展示了一堂具有启发性的语文课。王老师以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为中心,一篇带多篇,通过“品形象”“明主旨” “探原因”三个环节精要把握杜甫内心丰富复杂的“去国怀乡”之情。学生在由浅入深的问题推动下得到思维锻炼的同时,也对诗人的情怀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王刚老师授课

随后,王老师开展了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整体教学”为主题的讲座。针对当前部分“散、杂、浅、碎”的大单元教学现状,王老师以课改要求和新教材的编者意图为依据,就大单元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大单元设计应遵循从课标要求中提取大概念,从大概念中提取基本问题,从基本问题中提炼主任务,最后根据文本个性设计单元任务的基本逻辑。接着,王老师结合具体课例,分享了大单元视域下的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的基本设计方法。他提醒老师们,大单元教学不能浮于形式,要由零散走向关联,由浅表走向深入,由课堂走向生活。

王刚老师做主题讲座

接下来,秦久传、窦亚新、汪正才等三位老师就“双新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常与变”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秦老师用“语文课不是教一节一节的课,但语文课依然要一节一节地教”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语文教学对于系统性与扎实性的追求。对文本的扎实解读与处理,对学生的需求、反应和获得感的关注依然是“双新”背景下语文人应有的坚守。窦老师从单元与单篇的关系、情境的设置方面阐释了自己对变与不变的思考。他认为,双新背景下,我们对语文的基本理解,对语文基本能力与高阶思维的关注是不变的旋律。汪老师认为,无论新课改怎样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三问”是永恒不变的,变化的则是学习任务。语文课堂实践要饱含语文元素,追求对学生思维品质、审美能力的培养。

秦久传老师发言

窦亚新老师发言

汪正才老师发言

张泽勇老师作为重庆市语文学科知名专家,他从大单元教学的主题聚焦、面临的问题和大单元建构的标准三个维度深入解读了“双新”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理念。他指出,首先,大单元与微课堂为互补关系,大单元可以有效杜绝语文教学的碎片化、肤浅化弊病,微课堂又可以对治语文教学的浮浅化和漂浮性痼疾。在“双新”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目的已经由学习知识转向了学会学习和做事,因此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具有必要性。其次,目前语文教学实践对于什么是大单元,以及如何构建大单元的问题还较为迷茫。大单元不一定是教材单元,而更应该是任务群、教材的单元或自主组合的单元。教师在设置单元时,自身对单元的理解则给教材等教学资源提供了组织方式。他以“诗意的探寻”为例,教师在构建单元时,首先要对“诗意”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明确的解读,张老师将其理解为“诗情”“诗思”“诗话”,然后才能高效整合与之强相关的文本。对于大单元构建的标准,张老师认为应参照课程标准,依照课标中的任务群设置来构建大单元,先有大单元,再有大概念。“双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教、学应该并重,但当下教师应该提高课程设计的能力,更加重视“教”的地位。

张泽勇副校长发言

最后,卿书记对本次研讨活动予以高度肯定,并呼吁老师们在“双新”背景下,与时俱进的同时,必须坚守住重庆八中语文组深透解读文本的优良传统。卿书记以身作则,启发老师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积极投身跨学科学习,努力追求学科共融的通达教育。

卿知人书记发言

本次活动展现了语文组老师们合作共进的教研氛围,名师、专家、领导的引领与指点更是让老师们有所思考,有所碰撞,有所启迪,受益匪浅。

活动现场

上一篇: 同窗聚首畅叙师生情谊,树人学子深情感恩母校——高2003届12班校友欢聚母校召开毕业20周年同学会
快 捷 访 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