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一重大部署关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落实这一重大部署、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重庆八中政治组举办了以“高中思政课堂‘一体化’实施路径”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名师示范课、教师评课、主题发言等环节,展示八中政治教师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树立系统思维、打破学段的隔膜,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落实思政课教学改革。
陈海龙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尊重知识产权》示范课。陈老师从自己所画的社火脸谱出发,通过想要出版、想要申请专利等引出层层深入的设问,伴之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及分类,并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在名师示范课后,参与活动的老师们积极发言,对陈老师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点评。
王婉老师认为,整个课堂体现了以考导教的导向,对教材内容和重点进行重构和丰富。不管是“讲什么”还是“怎么讲”,都体现了陈老师对思政课堂“一体化”的思考和平时的实践经验,体现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效果。学生经过学习,对于文化认同,对于法治意识,都有很大提高,能成为一个有担当、有生活情趣的人。同时王老师也谈了自己对思政课堂“一体化”的理解,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成长,不断地拓宽思路、变革教学观念。
邱于洋老师认为,示范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充分展示了思政课堂“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核心素养落地很扎实,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处浸润学生,教会学生好好生活、利用时间、节约资源等。学段融合得也很好,不仅有学段间的融合,还有学科之间的融合。在教学中,陈老师既层层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也做到了有效的知识整合。
余海毕老师首先回应了邱老师提出的问题,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这样在考试考查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自己的素养和能力,一边学新的知识,一边解决问题。他指出,陈老师的课堂有各学科的融合、各学段的融合,还有学科内的各版块融合,通过序列化设问,体现了整堂课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思辨意识。同时也基于自身教学实践给陈老师提了一些建议,比如:可以用更直观的案例说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之间的区别等。
评课环节观点交互,思维碰撞,展现了我校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团结一致的集体风貌和对“优质课堂”的不懈追求。
在名师讲座环节,陈老师就自己的这节课延伸开,和大家分享了他对于“一体化”背景下的高中思政课教与学的思考。
陈老师从大学生的实际现象切入,明确中学思政课教学与教研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价值引领、非认知技能、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综合思维、高阶思维和主体思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新高考如何命题:在立意和情境的基础上生发问题,去考察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基于此背景,陈老师进一步分享了他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法方面的感悟。
在活动的最后,重庆八中两位校长分别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梅家烨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分享了对“一体化”教学的思考。他用上海交大1944年入学考试题和八中高三数学课为例,阐述了学科间的融合和学科内的融合的重要性。他对八中政治教师提出期望,要充分了解初中、高中的政治教学内容,明确学生在各个学段所必备的素养;要研究国家教育考试的最新动向,明确考试考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内驱力。
卿知人老师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并表达了对政治组的期望。他认为,跨学科的视角会给政治教学带来很多有益的思考,有很多法律文本、司法解释和法律经典案例值得学习。他强调每位老师都要明确政治学科的重大责任;要及时学习党的最新文件,自觉提升政治素养,用最新的理论进行教学,把握政治学科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以及战斗性。他强调学校对“大容量、快节奏、高思维”型课堂的追求,老师们要学习“政治教学六步法”:激趣、设疑、启思、辨理、践行、悟道。最后,他表达了对政治学科教学的期待,政治老师要有使命感,全体教研组成员要继续深化对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实践,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打造学科名片,有目标、有所进步,带着“提升永远在路上”的信念继续前行。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所以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八中教师从未停止学习和探索,通过不断地思考、研究,发挥创新精神,践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理念。踔厉笃行,才能汇聚育人合力,充分彰显学校思政课的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