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促进学习发生”——重庆八中与曲靖一中举行高中联合教学研讨活动(高一化学组专场)
2024年05月11日 发布人: 教科室撰稿人: 肖士力,唐三山摄影: 现教中心

五月六日上午,夏风习习,阳光明媚。为进一步促进两校教学研讨交流,展现两校教学特色,共同深化“三新”改革,我校联合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在重庆八中渝北校区共同开展了以“创设情境,促进学习发生”为主题的联合教学研讨活动。其中,高一化学组的联合教学研讨活动由高一化学组组长邓颖主持,先后由我校何远华老师和曲靖一中文瑞老师带来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主题的同课异构,随后由我校范兴波老师和曲靖一中周炯老师对以上两位教师进行评课,最后是周炯老师和我校曾华老师带来的专题讲座。整个活动氛围融洽,两校教师认真观摩研讨,收获颇丰,进一步增进了彼此间的深厚友谊。

在同课异构展示活动中,我校何远华老师首先从“工业生产中必然考虑反应速率与限度”这一问题开启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反应速率。接着,通过列举生活中快慢不同的化学反应,提问同学如何判断快慢,由此将学生的分析视角从定性拓展到定量,并顺势提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单位,回归教材文本,重视基础。随后,以学案中一道典型例题出发,用三段式方法分析,带领学生自主感知化学反应快慢的定量描述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对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四处要点进行点拨,即平均速率、适用范围、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以及比较反应速率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并在其中穿插课堂练习以反馈和巩固所学知识。在后半节课中,何远华老师以“如何调控速率”这一设问,巧妙过渡到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讨,结合具体生活实例,让学生自主归纳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最后由教师提炼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影响因素。然后,教师紧紧围绕着“变量控制”的科学实验思想,以学生设计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不同实验方案出发,带领学生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最后让学生亲手完成实验以验证实验猜测。

在同课异构的另一堂课中,曲靖一中文瑞老师以云南石林为情景引入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化学反应的快慢,从定性判断延伸到定量描述,并提问“单位时间内哪些量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引导学生开放性思考。然后教师进行了“一块锌片+5 mL 5 mol/L硫酸”和“两块锌片+10 mL 5 mol/L硫酸”的对比实验,以产生H2速率相同而总量不同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产生的气体量多则速率快吗”,并引导学生从三段式计算中分析要点,找出规律,再通过例题让学生练习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最后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着重在“浓度”因素上采用对比的针管实验,并在利用熄灭的小木条被过氧化氢催化分解产生的氧气复燃的实验中,通过改变针管内压强,观察复燃火焰燃烧亮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我校范兴波老师和曲靖一中周炯老师对以上两位教师展开评课。范兴波老师表示,何远华老师的授课之亮点可以凝练成五个“实”。一是真实,本课案例选自教材、教师展示学生作业问题、师生互动真切自然。二是朴实,PPT内容设计简洁,板书设计逻辑清晰,选择的例题简约而不简单。三是厚实,教师提问指向明确,学生反馈训练有素。四是扎实,老师循循善诱,通过辅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参与度极高,收获颇丰。五是落实,短短一节课中,无论是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还是基于控制变量方法对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内容都落到实处,体现了八中“大容量、快节奏、高思维”的教学理念。文瑞老师的课堂十分精彩,令人印象深刻。首先,本节课的情景引入从云南石林着手,凸显地域特色的同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其次,对于压强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速率的实验,化抽象为形象,巧用注射器改进实验装置,实验现象明显,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后,对于反应速率概念的讲解部分,文瑞老师的讲解入木三分,将教材解读与关键考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打破进行概念教学时的固定思维模式。周炯老师充分肯定了文老师和何老师的课堂。文老师的课堂很好地契合了曲靖一中“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理念。文老师上课激情且幽默,细节把握得当,善于从真实情景中挖掘问题。何老师的课堂时间把控得当,学案设计用心,典型例题选择合理恰当,分组实验彰显学科特色,学生上课踏实认真。

紧接着,曲靖一中周炯老师围绕“实验探究与课堂实效”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与体悟。第一,从高考备考反思课堂实效,应遵从考情分析—真题研析—教材寻根—回归教材的逻辑顺序。第二,从实验探究产生问题情景,应按照问题探究的一般思路,从发现问题到验证假设。第三,以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转化与应用为案例进行情景设计。第四,多渠道创设真实性情景问题以提升课堂实效。我校曾华老师基于“为情而境、有境产情、触境生情”主题做了报告。曾华老师认为,第一,情境教学是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第二,情境导入常用的方法灵活多样。第三,情境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为情而境(创境)、有境产情(人在境外)、触境生情(身临其境)。第四,情境是教学之源,知识是教学之本,思维是教学之魂。

随着本次高中化学教研活动的圆满结束,我们不仅见证了两校化学教育领域的新进展和创新教学方法的交流,也感受到了教师们对于提升情境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通过深入的讨论和实践演示,参与者们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灵感,这将对重庆八中与曲靖一中未来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上一篇: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怀民一行莅临我校交流
快 捷 访 问
Baidu
map